在2025年亚洲篮球峰会的闭幕仪式上,中国篮球协会主席姚明接受了媒体专访,面对近年来中国篮球职业联赛(CBA)面临的挑战与机遇,他坦言:“中国篮球正处于转型的关键阶段,但我们始终对未来充满信心。”谈及联赛发展,他首次公开表示,“不排除未来CBA扩军的可能性”,这一表态引发了篮球界的广泛关注。
近年来,CBA在商业化运营、球员培养等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,但也暴露出诸多问题,部分球队因资金短缺导致竞争力下降,青训体系与职业联赛的衔接仍需加强,外援政策与本土球员成长的平衡问题再度成为焦点,受全球体育经济波动影响,联赛门票收入及商业赞助曾一度面临压力。
姚明在采访中并未回避这些挑战,他指出:“联赛的发展从来不是一蹴而就的,我们需要从基层做起,完善青训网络,同时优化联赛结构,让更多球队和球员看到希望。”他特别强调,CBA的长期目标不仅是提升竞技水平,还要打造一个“可持续的篮球生态系统”,让俱乐部、球员和球迷共同受益。
对于业界关心的扩军问题,姚明首次松口称:“在条件成熟时,扩军是一个值得探讨的方向。”他解释道,扩军并非简单增加球队数量,而是需要综合评估地域平衡、市场潜力、基础设施和人才储备等多重因素。“我们希望未来能有更多城市加入CBA大家庭,但前提是这些球队具备长期运营的能力,并能推动当地篮球文化的发展。”

CBA拥有20支球队,主要集中在东部及沿海地区,中西部省份的代表性相对不足,若扩军计划落地,像西安、长沙、合肥等篮球市场活跃的城市可能成为优先考虑对象,姚明提到,扩军也可能与联赛的“分区改革”同步推进,通过东西部分区赛制减少球队长途奔波,提升比赛精彩度。
姚明多次提到“青训是联赛的根基”,近年来,中国篮协推动了“小篮球计划”与校园篮球的深度融合,并与CBA俱乐部合作建立标准化青训中心,数据显示,2024年通过选秀进入CBA的球员中,青训体系出身者占比超过60%,印证了改革初见成效。
CBA的商业化进程也在加速,2025年,联赛与新晋体育媒体平台签署了为期五年的转播协议,预计将带动联赛收入增长20%以上,姚明认为:“商业成功与竞技水平提升是相辅相成的,只有联赛具备足够吸引力,才能反哺青训和基层建设。”
在全球化背景下,姚明还分享了CBA学习国际经验的思路。“我们正在研究欧洲篮球联赛的运营模式,尤其是他们在俱乐部财务公平竞争和年轻球员培养方面的做法。”但他同时强调,中国篮球必须找到适合自己的道路,“简单复制海外模式是行不通的,我们需要结合本土文化和社会需求,打造具有中国特色的职业联赛。”
对于球迷关心的国家队与联赛联动问题,姚明表示,未来可能通过调整赛程、设立“国家队窗口期”等方式,减少联赛与国际比赛的冲突,确保球员在关键时刻以最佳状态为国效力。

尽管前路挑战重重,姚明始终保持着乐观与坚定:“中国篮球有庞大的球迷基础和一批准世界级球员,只要坚持改革方向,未来必能重返亚洲之巅并冲击世界强队行列。”他透露,篮协正在制定《CBA2030发展纲要》,重点围绕联赛扩军、数字化转播、青少年普及等领域展开布局。
随着此次采访内容的传播,多家俱乐部负责人及篮球评论员对扩军计划表示支持,北京某俱乐部高管称:“扩军能激发联赛活力,但需要配套政策防止盲目扩张。”球迷们也纷纷在社交平台留言,期待家乡球队能早日登上CBA舞台。
正如姚明所言:“篮球的本质是希望与团结。”在变革的时代,中国篮球正以开放的姿态迎接未来,而每一个可能的扩军机会,或许都将成为联赛迈向新高度的契机。